重庆市医院协会携手重庆市医学检验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7月25-26日,重庆市医院协会携手重庆市医学检验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城口县人民医院开展临床检验“精准帮扶、送技术下乡”城口行活动,旨在全面提升基层医院检验质量和服务能力,助推分级诊疗,“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庆实践。

重庆市医院协会秘书长陈华、市医院协会副会长史若飞出席了此次活动,长寿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李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孙珊作为帮扶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并授课。
九楼临时搭建重症监护室
7月25号上午,专家组早早就出发,六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城口县,位于重庆的东北部,地处渝川陕三地交界处,山绕城而立,城依山而生,城口县人民医院坐落在城口县文化路的斜坡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始终为车辆让出一条通道。
“开展送技术下乡、精准帮扶行计划,就是把高品质的医疗资源带进基层,把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带到区县,把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带进医院”陈华表示。
启动仪式前,专家一行参观城口县人民医院板房科室,新大楼正在新建,病房供应不上,于是门诊大楼的九楼临时搭建重症监护室的板房病房。即使条件艰苦,病房里的治疗有条不紊,病人舒适安心地接受治疗。史若飞到重症医学科了解患者情况,并给医务人员指导了现代机器设备临床应用方法。

据了解,从2006年起,城口县人民医院的重症医学科、皮肤科、检验科、影像中心等八个科室都在板房里办公。“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检验科主任罗昌春说:“虽然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工作,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
启动仪式上,城口县人民医院院长杨凤李,副院长廖邦卿、牟云向专家介绍了现阶段医院的具体情况,并向专家请教创建二甲医院的相关经验,史若飞给当地全院医务人员分享自己在带领医院队伍时的管理经验、在临床工作中的治疗经验以及在医院发展的整体规划,并给出具有可实施性的解决办法,给大家带来一场丰富的专业大讲堂。

匠心让扶贫更有温度
“医患同欲,言行至善”史若飞用黑墨在白色的宣纸上晕染出这几个大字,这也是城口县人民医院的院训,廖邦卿说:“通过国粹文化的鞭策,把自己的院训传承,急病人所急,做病人所需,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文化的熏陶也是扶贫的一项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激情,点燃他们对当地医疗服务的信心,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临床工作中”陈华讲到。

七十年代的办公桌和去年新购新设备对比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来自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周善良看到这句话非常有感叹,他说:“从山东到重庆,从三甲医院到二乙医院,对自己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经历和难得锻炼的机会。”
今年6月25日,周善良来到城口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开展对点精准扶贫工作,把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和优质的医疗资源带到城口,把先进的医疗技术传授给城口的医务人员。在科室,他开始培养人才,开展师带徒方式,带领科室人员开展先进的微生物检测,周末到乡镇医院进行义诊,他说,“这次来的目的是想在城口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杨凤李告诉记者,现在医院有30多名外来医务人员进行帮扶工作,为当地注入高质新鲜的医疗“血液”,提升城口的医疗水平。
多点发力践行健康扶贫新举措
“你们的情况比我想象的好太多”城口县人民医院内科办公室里,史若飞分享自己在医院的感受和自己丰富的心血管临床治疗经验。他说:“这次来,主要是想看大家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做什么?希望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然后看在什么地方可以帮助大家的。”

说起人才培养问题,陈华建议加强培养年轻医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体现医务人员的人生价值。她说:“是金子在哪里都可以发光,只有专业技术提高了,我们的医疗水平才能提高。”
对于填补科研的空白,史若飞说:“首先要和专家合作,借助专家力量来提升学术能力,同时要找到自己课题的亮点,让科研成果为病人而用,把科研成果实践化。”
微生物室内,检验师王兴刚拿到孙珊带来的书籍《2019CLSI M100》非常高兴,这是微生物实验室必备的参考书,由于版权问题,国内现在还没有发行,很多医院都没有这本书,孙珊将这本书复印送给城口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王兴刚告诉记者,这本书自己通过很多渠道都没有拿到,能够得到这本书,对自己之后的微生物检验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李泉来到微生物室,立即换上白大褂,开始参与微生物的检验工作,他说这是他第三次来到城口县人民医院的检验科开展帮扶工作,每次来的变化都特别大。他开始用自己学习的新技术和新理念通过现场操作传授给医生们、规范操作方法和流程。
据罗昌春介绍,检验科在去年开展了微生物检测,操作方法和流程还不够成熟,所以此次专家们的指导,促进了微生物检验的开展。同时微生物室的成立也是创二甲医院的必备条件,通过专家们规范微生物检验的各项操作,帮当地科室明确微生物检验方法和监控标准,通过检测出明确的病原菌为临床上的“精准治疗”作更好的服务。孙珊告诉记者,这次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帮助科室加入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通过提高日常检验数据的结果,参与全国耐药数据分析,保证全国细菌耐药数据的全面性。

助力脱贫不靠“输血”靠“造血”
检验人员如何走进临床?如何加强与临床医生和病人的交流?如何让检验的结果更精确?
26日下午,检验科专家给城口县医务人员开展微生物的学术会议,城口县约60名检验医技人员欢聚共同享受饕餮学术盛宴。

李泉分享微生物检验干货《如何做好微生物检验》,他从自己援藏经验引出,告诉大家应转变检验人员的思想和观念,他说,“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导向的观念”。同时从为什么要送检微生物标本;怎样正确采集、转运、处理临床常见标本;如何进行报告单解读、分析;如何总结分析耐药报告四个方面进行分享,最后通过病例的分享,通过病例分享,结合实际情况,将这些知识更加深入的讲解。

真正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孙姗为大家分享了《微生物人如何走进(近)临床》。微生物是否能闭门造车,不关心临床对检验结果的依从性,答案是否定的。她分享了自己科室怎样加强微生物与临床的交流的具体措施和方法,通过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总结出微生物人“被需要、被认同,被依赖”的三大感受,真正体现微生物人的价值。
城口县检验科主任罗昌春总结道,此次专家“传经送宝”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不仅帮助了我们专业医疗技术,通过精准的检验结果去辅助临床更好的治疗,加强医技人员的合作,提高当地整体医疗水平。
(图文 王玉萌)
来源上游新闻